在Richard開始與大家分享國小理財規劃教育之前,我先將主管機關教育部的一篇新聞稿與大家分享。內容如下(藍色字體部分):
建立正確金錢價值觀最重要 基測不必然要考理財
發稿單位:國民教育司
發布日期:98-07-30
單位聯絡人:吳林輝
近來媒體報導理財教育納入課程、國中基測要考,引發各界熱烈討論,教育部表示,這可能是「理財」一詞引起的誤解,國中小重點在培養學生建立正確金錢價值觀、理性消費態度及早養成儲蓄習慣,並不在教學生如何投資,到高中職或大專才進一步學習財務規劃、投資理財規劃等金融知識。教育部澄清,雖然理財教育已納入國中小課程綱要能力指標,有可能成為命題範圍,但教育部不贊成以考試方式來引導,有更多其他方式可幫助學生建立正確金錢價值觀。 教育部強調,傳統國中小課程當中原本就有理財教育相關內容(如單複利率、折扣),依據課程綱要規劃,國小中年級重點在培養儲蓄習慣、高年級重點在培養理性消費態度及價值判斷、選擇,國中除延續國小重點外,會列舉數種金融管道讓學生有基本觀念。至於97年微調公布、100學年開始實施的課程綱要,在社會學習領域做了修訂,強調讓學生瞭解從事適當的理財可調節自身的消費力,因此不算是新的課程議題。 教育部指出,將來新課程的實施,並不會多一門「理財課」,也不會多一本「理財教科書」,更不應因此增加學生負擔、老師負擔,因此必定在課程綱要基礎下,透過專業對話及研討,喚起教科書編者及老師們的重視,並先培養這些人的正確觀念,然後在適當的課程教材當中加以結合、融入,因此絕對不會是外加的。目前行政院金管會所編寫完成的這套補充教材,也僅透過研討會、教師研習方式,提供給教科書編者及教師參考,並沒有打算要直接印給師生教學使用。 教育部表示,台灣早期民風淳樸、生活困苦,父母及師長常教導小孩儲蓄,「儲蓄」可能是唯一的理財觀念。然而,隨著經濟起飛,生活環境逐漸改善,子女愈生愈少,父母極盡寵愛,滿足小朋友需求,新一代因此對消費沒有節制,分不清什麼是「必要」與「想要」。另方面商業行為盛行,行銷手法推陳出新,學生若沒有正確價值觀,很可能就會入不敷出,甚至信用破產,理財教育有其重要性與必要性,尤其要建立正確的金錢價值觀。 教育部說,不同地區、收入的家庭,在財務觀念與實務知識上,確實存在著差距,不少偏遠地區家庭或中低收入戶者,孩子可能並沒有固定的零用錢,但從小培養正確金錢價值觀、理性消費態度及早養成儲蓄習慣,應該是全民都必須的,尤其資源有限的家庭,更需要學會量入為出及管理財務,來改善自己未來的生活品質。 |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