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兩年財富管理火紅到不行,各大金控大舉徵募理財專員(是否讓您想到之前的蛋塔、信用卡專員呢?),連保險公司也爭相申請財富管理執照。事實上財富管理部門的手續費收入,對公司績效貢獻良多,也讓公司高層相當滿意。
然而,身為財富管理中心的客戶,心中還是要有一些定見,否則最後是跟自己的錢過不去。提供一篇今天工商時報的報導,供各位參考。
工商時報2008.01.10
為衝刺財富管理業務,部分大型民營行庫給予理財專員極大的業績壓力,銀行主管私下透露,銀行之所以積極銷售連動債商品,主要是著眼於「獲利貢獻度」較高。
但是,理專積極推銷給客戶後,投資卻出現重大虧損,負責銷售產品的理專其實也十分無奈。
資深銀行理專指出,比起一般海外基金,連動債商品能賺取的手續費更多,因此,「公司會要求理專多賣連動債。」
銀行在銷售海外基金時,需要與基金公司拆帳,舉例來說,若購買基金的手續費為三%(見表),銀行給客戶的優惠為對折,基金公司需抽成○.六%,銀行只能獲得○.九%的收益。
相對於海外基金的微薄收入,連動債則是「兩頭賺」,除了理財專員向客戶收取的一%手續費外,銀行若成功售出連動債產品,發行機構還會付出大約二%的「通路費」,銀行至少可獲得一%至三%的手續費收入。
不少銀行理專為了達到公司業績目標,以連動債的「下檔保護」機制做為「保本」訴求,當民眾發現,投資的本金竟然只剩下一半時,氣得不停上門理論。
資深理專指出,儘管產品說明書中已經明確載明為「非保本」,但是有些理專為了衝業績,還是會宣稱此商品可以「保本」,說服一些銀髮族提出定存進行投資,直到發現「賠了老本」,才感覺自己受騙上當,「甚至還有投資人,在銀行櫃檯前面哭到昏倒的例子發生」。
全球股災釀禍,使銀行衝刺財富管理業務也「踢到鐵板」,銀行人士透露,近期內,民眾對投資商品明顯縮手,不少銀行的手續費收入出現大幅縮水的窘境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