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許多人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,自己這麼努力工作賺錢,卻怎樣也沒有辦法追得上每月要繳的房貸或者教育費支出?或者是開始質疑自己辛苦掙得的學位,在邁入新經濟時代後顯得一文不值,而且隨時擔心著自己可能因為裁員讓家庭經濟陷入困頓。



 
傳統的努力就能致富概念越來越難實現後,改變一下思緒,看看別人的例子,或許可以找到致富的因子。『窮爸爸,富爸爸』的作者羅勃特‧T‧清崎有兩位爸爸,這兩位爸爸對金錢、理財、工作、消費等觀念截然不同。


 


羅勃特的親生爸爸(稱為窮爸爸)在夏威夷教育部任職,但缺乏投資觀念,一生中不斷在財務泥沼中掙扎,死後只留下一些待付的帳單;另一位則是朋友的爸爸(稱為富爸爸),透過不斷地投資而累積財富,死後為慈善機構、家人留下鉅額遺產。


 


  他們因為觀念、認知與態度的不同,所以產生不同的結果。我們來看看兩人不同的地方:


 


一、對錢的認知不同 窮爸爸對錢的認知是,貪婪是一切罪惡的起源,凡事只求知足、量入為出,但卻在創造財富的道路上毫無成果。富爸爸對金錢的觀念可就完全不一樣,他認為貧困才容易造成犯罪,因此需要運用投資、創業管道累積財富,而投資雖會有失敗或破產的風險,但只要從中記取教訓,最終還是可以獲得財富;但若不投資,造成的貪窮卻是永遠無法改變。


 


二、對支出的觀點不同  孩子想要購買某項高價物品或其他支出時,窮爸爸總是以我付不起為理由,直接打消支出的念頭。但富爸爸卻會想:我要如何做才付得起?進而動腦筋開闢財源,讓消費成為激勵自己努力掙錢的動力。


 



朱惠斌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朱惠斌 的頭像
    朱惠斌

    朱惠斌的部落格

    朱惠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