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   正當各家金控公司全力衝刺財富管理版圖,飽嚐豐厚手續費的甜頭之際,身為消費者的你,是否曾經檢視過自己的荷包,是否也如同金控的口袋麥、可麥可呢?


 


    金控公司豐厚獲利來源,如果伴隨著客戶的滿意收成,是皆大歡喜之事,值得慶賀;但如果只是許多民眾前仆後繼的貢獻,客戶本身卻無獲利,甚至虧損,則下列這則新聞,值得我們更深層的來觀察。以下經濟日報79的報導。


 


理專薪水 可能比銀行董座高


【經濟日報記者呂郁青/台北報導】


2007.07.09 02:11 am


銀行手續費收入的比重愈來愈高,大部分貢獻都來自理專,中信銀理專平均一人一年可以賺到1,200萬元手續費,兆豐銀董事長蔡友才自爆兆豐銀理專薪水比董事長還高。


在卡債風暴之後,銀行打呆打怕了,中信銀、台新銀、台北富邦銀,甚至是三商銀老行庫都宣示要進軍財富管理,原因就像大眾銀總經理陳亮丞說的,「財富管理的收入是手續費,不會有呆帳,頂多要面對的是客戶申訴。」


銀行衝刺財富管理,使得銀行手續費收入占獲利貢獻愈來愈高,中信銀手續費收入已占獲利43%,其中,最大宗的手續費貢獻就是來自財富管理事業。


中信銀去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為84億元,當時理專人數不到700人,換算下來每個理專貢獻逾1,200萬元,由於這幾個月財富管理手續費都超過10億元,中信金發言人王正新說,以此預估,今年中信銀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有機會逾100億元,換算平均每個理專今年將為銀行帶進1,400萬元手續費。


永豐銀今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也肯定可以超過20億元,以目前300多個理專換算,一年一位理專平均為銀行帶進來的手續費也有接近700萬元。


一向以財富管理著稱的台新銀行不願意透露手續費收入的數字,台新銀目前也有高達600多位理專,年底前理專人數將達700人。


兆豐銀除了拓展國內財富管理外,也擅用海外據點紮根最深的優勢,積極開拓香港、泰國、越南、新加坡等地的財富管理。


2007/07/09 經濟日報】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朱惠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