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段時間,Richard都在忙著寫我的新書『教小孩子理財』(暫訂),所以關於部落格的一些文章,沒有時間去整理發表,請各位多包涵。這段時間這裡除了『期人期語』還會公繼續公佈外(最近操作還蠻順利的,各位不妨多加留意),另外就是我將手邊這些正在寫的文章,分享一部分讓各位一窺究竟。

因為是尚未經過校稿的第一手資料,所以有可能與日後各位看到的版本有些許的差異,這裡要先跟各位說明。

如果各位覺得內容還不錯,就請各位網友幫忙宣傳,或是請大家多多訂閱我的部落格,謝謝。







棉花糖理論





知道與做到是兩條平行線,彼此是有距離的~



史丹佛大學曾經做過一個實驗,他們把四歲大的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,給他們一人一塊棉花糖,讓他們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,還是等十五分鐘,如果願意等,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。



實驗結果顯示,能夠掙扎的小朋友比起那些馬上把棉花糖吃掉的小朋友,在學校裡都表現的比較好,比較懂得與其他人相處,也比較會處理壓力,出了社會表現比較成功。



上述的理論,是觀察小朋友『延遲享樂』的功夫,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。然而如我常說的一句話:『知道與做到是兩條平行線,彼此是有距離的。』在與小朋友互動的過程中,理財規劃不僅會運用到類似棉花糖理論的概念,還會增加『事先規劃』與『認識享樂』的設計。



她們想購買一項喜愛的商品時,是要經過規劃的。要考慮現金流量,以及實用性,最重要的是,還要經過貨比三家的階段,如果經過訪價的過程後(通常距離想買的念頭產生時點,已一段時間),還是有那股想買的念頭,代表是經過深思熟慮,衝動的可能性降低了,當然就順勢帶她們去買了……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朱惠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