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至於傳真紙的規格,相信經過你親手比較過,就知道根本標示不實,而且不實的非常嚴重。你買我的一捲,不僅傳真紙長度比29元的多一倍以上,品質又比較好,又有品牌,你還會認為我的傳真紙會比較貴嗎


 


這個事件爲什麼會讓我感興趣呢?這件事件能圓滿的落幕,取決於兩個成熟的個體。胖虎願意將問題直接詢問廠商,廠商有機會將兩者商品的不同,當場比較、解釋兩者價格差異的原因,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。


 


但日常生活中,許多時候,許多人因為沒有機會,或是不懂得分析差異,或是先婉轉的請教賣方,常常就自以為是的用價格為唯一因素。所以我們常常會聽到「人家的XX3萬元,你的3.5萬元比較貴」的話語。遇上默不吭聲的買方,賣方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,甚至根本不知發生什麼事情,但彼此的關係,卻已產生質變。


 


更怕的是遇到兩個根本不同的商品內涵,消費者卻拿來比較,最常見的是保險商品。「我的保險一年繳5萬元,全家都有保障,爲什麼你們家的保險一年要繳10萬元,那麼貴?」聽過嗎?「我的保險一年繳5萬元,有領回,爲什麼你的沒有領回,一年還要6萬元,太誇張了」相信你也不陌生吧


 


消費者其實是很可愛的,認為保險就是保險,於是就拿認為相同的「保險」相比。殊不知保險商品是相當專業的,不同的保額、險種、繳費年期、年齡、性別、職業、身體狀況、承保人數等,都會影響保費。就算相同以上的條件都相同,不同時期購買的相同保單,保費也有可能不一樣。


 


事實上,價格是消費者購買商品所考慮的重要因素,但絕不是唯一。其他的像是品質、製造地、公司形象、公司財務、商譽、服務等因素,也是我們所重視的,不是嗎?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朱惠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